三育高級中學屬靈工作發展計畫
杜啟明 牧師
一、序言
“我們對於教育所存的觀念過於狹窄,實有擴大範圍和提高目的之需要。眞教育不僅在研究某種規定的課程,亦不僅在為目前生活從事準備,而是有關全人生活,包括其可能生存的全部時期;是靈,智,體各方面能力諧和的發展,預備學者在此世以服務為樂,且因更大的服務,在來世得更高的福樂” –教育論 11頁。生命的價值,本質,意義和目的往往在傳統教育偏重知識的傳授下被忽視,知能教育雖然培育許多社會棟樑,然而在個人生活的品質上能夠兼具培養對他人,社會,自然界的尊重和服務的態度,實是現在教育所必須深思和共同討論及營造的重大課題。三育高級中學本著聖經的啟示及本會先知的訓勉以‘三育’的教育精神,理念和價值’貫徹於每日的教學之中。
二、依據
1.全人教育: 靈育 (屬靈,品格及人際教育) ,智育 (知能教育) ,體育 (體能,勞作教育)。
2.價值觀:生命關懷、誠信忠實、公義慈愛、終生學習。
三、組織
一、組織: 三育中學靈育委員會
二、成員: 校牧、學務主任、總務主任、中男宿舍主任、中女宿舍主任、訓育組長、二男宿舍主任、輔導老師、教學組長。
三、目的: 計畫三育中學校內、校外、屬靈裝備、宣教、品格碩造靈育教育,讓青年學子透過靈育計畫進行全人靈育的發展地步。
四、會議: 學前、中、後進行靈育會議,由校牧統籌、透過行政會、主管會議、靈修後的事物提醒、正是公務信件寄出、中學靈育委員會轉數LINE社群通訊將靈育活動報告即通知,
讓委員都可掌握活動進度。
五、依據: 三育中學每學年靈育活動依據中學靈育委員會討論通過後,帶到中學行政會通過實施。
四、目標
1.透過靈育讓青年學子因為基督教信仰,使他們認識上帝而明白自己生命的價值,進而從宗教的
力量培養學生擁有基督徒的道德觀。
2.學習尊重生命,培養品德及服務的能力,訓練其心、腦、手,俾靈、智、體三方面獲得均衡發
展,以為服務人群、為主發光。
3.本校校名「三育」即代表靈、智、體三方面的教育,包括下列各層面:
1.靈育:以聖經為基礎,體驗並學習與人交接及服務人群的精神,從而受感化獲得同樣的德性。
2.智育:學生獲得知識、技能及正確的做人處事態度,以及未來貢獻社會的能力。
3.體育:學習體力勞動的神聖可貴,亦能體驗居住在大自然環抱中之好處,學習效果更佳,有
好習慣及健康的體魄。
五、學校背景
上帝賜福與聖靈感動,三育早期是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外國傳教士來台灣設校的,屬於一間美式及國際化的教會學校,每位老師都是本會信徒,有當地及外國人士(含美國籍、南非籍、澳洲籍、韓國籍、新加坡籍、菲律賓籍),學生大多以教友子女為多數,信徒因應孩子的靈性與信仰問題,都願意將自己的孩子送來三育就學,受裝備與靈性的發展,為的是要在未來可以成為教會領袖,以及在社會上造福人群與福音的使者。
在聖靈帶領之下,台灣與家長對教育理念也開始朝向全人教育的理念追尋,特別是因為社會罪惡籍潮流衝擊之下,使的青年學子一步一步地走向罪惡的坑洞裡,三育高級中學有這樣的使命,要使現代青年走回上帝當初給予我的的形象與品格,因此推動福音工作與計畫,讓每一位進來三育高級中學的青年學子可以得找著全人,靈、智、體均衡的發展。
六、三育高級中學靈育活動介紹
活動名稱/團體 | 活動頻率 | 負責人 / 活動名稱(單位) |
靈修時刻與主親近 | 禮拜一至禮拜五 早上6:00-6:30(學生) 禮拜一早上07:30-07:55(全體教職員靈修) 禮拜一至禮拜四 晚上6:20-6:50 | 校牧室/宿舍主任 中學靈育委員 |
教職員早靈修 | 禮拜二至禮拜五早上7:30-8:00 | 各處室輪流負責 |
查經小組/經文查經班 | 每周二晚上18:30-19:00 | 校牧室/大學部學生 |
品格教育講座 | 禮拜三晚上18:20-19:00 | 校牧室/中學教職員/校園關懷組 |
接夕陽 | 禮拜五下午17:00-17:30 | 校牧室/各班/團契 |
青年團契 | 禮拜五晚上19:00-20:30 | 校牧室/中學青年團(高三班) |
安息日學 | 禮拜六早上09:00-09:30 | 校牧室/中學安息日學(高一班) |
研究學課 | 禮拜六早上09:30-10:20 | 中學教職員/校園關懷組 |
崇拜聚會 | 禮拜六早上10:40-11:40 | 校牧室 |
安息天下午分組訓練 | 禮拜六下午 校內訓練15:00-16:30 校外佈道 14:30-16:30 | 生活技能 |
健康促進 | ||
欣賞自然單車行 | ||
倫理品格道德觀 | ||
社區關懷服務 | ||
前鋒會訓練 | ||
埔里仁愛之家關懷 | ||
埔里基督教醫院關懷 | ||
埔里迦南療養院關懷 | ||
魚池創世基金關懷 | ||
送夕陽 | 禮拜六下午17:00—17:30 | 教會/各班/團契 |
心靈補給站 | 每周一至每周五 | 校牧室 |
健行欣賞大自然 | 寒暑假開學第一周安息天下午 | 校牧室/中學靈育委員 |
福音週 | 一年兩次/分為秋季、春季 | 校牧室/教堂/神學系/靈育委員 |
校外佈道 | 每學期一次/一年共兩次 | 校牧室/中學靈育委員 |
聖經課/工作哲學 | 每年級一周安排一堂課 | 教務處/校牧室 |
飢餓12、30體驗 | 每年一次 | 校牧室/中部展望會 |
志工訓練 | 每兩年一次 | 志工中心、校牧室 |
教會志工 | 寒暑假各一次 | 學務處/校牧室/中學教職員 |
校園佈會 | 第一年辦理(晚上18:00-19:00) | 校園關懷組 |
21世紀領袖營 | 每年一次辦理 | 大學/神學系 |
七、針對中學五年屬靈目標推動規劃分析:
項目 | 目標 | 策略 |
1.校外志工服務 | ●達到學習行善、止於至善的精神 ●大埔里地區機構可以進入服務 ●全校師生經歷社區關懷工作 | 1.結合地方機構、村長協助辦理 2.辦理志工合格訓練及專題講座 3.輪班的方式完成全校性的參與 |
2.宿舍關懷小組 | ●提升學校友愛屬靈氣氛 ●讓宿舍成為福音的園地 ●讓神學生訓練佈道的地方 | 1.大學學生與老師分組進到宿舍 2.利用留校周末時間辦理活動 3.運用小組團契方式與學生互動 |
3.校外佈道 | ●將三育的理念帶到地方教會 ●訓練學生學習佈道工作 ●讓學生與地方教會建立關係 | 1.每一個學期辦理一次(共兩次) 2.引導學生自己討論佈道活動 3.訓練高中部,輪流訓練佈道工作 |
4.安息日下午活動 | ●達成前峰會完整的訓練 ●讓學生於留校週學習更多教會文化 ●讓師生在安息日彼此互動 | 1.結合區會青年部升級活動 2.按照前鋒會升級要求分組訓練 3.大學已完成區會天軍訓練學生一起 協同 |
5.品格講座 | ●建立師生們基督徒品格的學習 ●強化基督徒學生對聖經知識的認識 ●強化非基督徒學生對基督優美的道 德觀 ●讓教職員可以參與,分享信息 | 1.讓學生從聖經人物學習良好品格 2.讓非基督徒學生學習生經人物的生命歷程 3.由校園關懷組、與教職員一同分組辦理 4.基督徒在教堂、非基督徒在宿舍進行 |
6.教職員聚會 | ●讓同工之間有如弟兄姊妹和睦同居 ●落實生活就是見證,去帶領他們 | 1.每個月第二周辦理中學家教職員家庭日 2.每個月留校周定期辦理聚餐 3.基督徒老師認養兩位教職員關心及佈道 |
7.教會佈道 | ●與地方教會連結、認識當地牧師 ●認識當地教會的青年成為屬靈朋友 ●彼此學習、用見證彼此激勵 | 1.每學期邀請地方青年來校負責安息日活動 2.每學期至地方辦理佈道活動 3.透過學校節日邀請地方教會青年來校參加 |
8.宿舍屬靈生活 | ●建立宿舍屬靈文化 ●讓宿舍可以成為教會生活園地 ●讓宿舍生活可以成為靈命的根基地 | 1.每學年宿舍主任要計畫各宿舍的屬靈規劃 2.每個月靈育委員會議要提出報告作為改善 3.結合大學校園關懷組協助各宿舍的需要 |
八、策略實施細部運作方式
一. 老師—
1.每一季安排教職員聚餐,並安排每月壽星,聯合慶生。
2.強化大中學牧養張力,校園就是第一牧養的對象。
3.安排教職員家庭拜訪,留校週各一次。
4.每學期至少舉辦一次中學教職員聯合退休會。
5.安排慕道教職員小組查經:以團體方式帶領大家認識聖經與信仰。
6.安排一對一查經:若時間難配合,可以化整為零,讓適合的查經員帶領陪伴。
7.每月固定辦理中學家教職員家庭日,拜訪、關心。
8.成立夜間運動,針對中學校職員的時間、交誼、互動。
二. 學生—
1.建立學生網站聯絡網,透過聯絡網講學生需要及問題收集。
2.結合學務處及輔導室,講輔導的機制張力擴大。
3.透過學生生日當天與他們對話、祝福、禱告,並鼓勵他們。
4.結合生命教育課程老師,要求學生品格發展的引導及要求。
5.透過青年團契活動,組織學生張力、辦理學生品格教育的需要活動。
6.給予舞台,透過班級、個人、恩賜,讓學生有機會服侍主,對教會事工有歸屬感。
7.每學期給學生機會,來組織到地方教會的佈道活動,領袖培訓、教會佈道訓練。
8.成立校牧室的心靈補給站,在對話中鼓勵、透過經文小卷讓學生得到激勵。
三.社區—
1.學生服務的機構目前有三處。
2.結合教會,將教會大型活動與地方社區結合。
3.多與社區聯盟,讓教學校與教會走出去。
4.透過社區佈道力量,在每個社區安排人力及駐點站,做關懷與佈道的工作。
5.落實學習行善、止於至善的精神,將大埔里需要的角落連結。。
6.透過學校節日,邀請服務地方機構餐與活動及到校參訪。
四.宿舍—
1.讓宿舍可以成為教會生活園地。
2.讓宿舍生活可以成為靈命的根基地。。
3.每學年宿舍主任要計畫各宿舍的屬靈規劃
4.每個月靈育委員會議要提出報告作為改善。
5.結合大學校園關懷組協助各宿舍的需要。
6.每個月訂定主題,分配靈育委員至各宿舍分享。
五.教牧—
1.安排一年一次基督徒培靈會,增加基督徒學生對信仰的使命。
2.基督信仰與復臨教會專題座談會:讓非本會同工了解基督教歷史與現代化教育普及的關係。
3.要求老師及各科系主任,針對學生行為及基本觀的導正。
4.強化學校牧養工作,非為工作職務下,動員傳道同工職的,喚起佈道使命。
5.每學年至少認輔5位同學做輔導對象。
6.大中學牧養工作結合。
7.每學年受洗人數中學生7位
8.發起本會教職員,生活就是見證,去帶領他們、影響他們。
九、推動方式與工作
(一)、佈道訓練
1.訓練在校基督徒學生,提升基督徒榜樣與使命感。
方法:A.年度計畫相關屬靈活動培訓。
B.給予教堂服侍的機會。
C.地方教會佈道的培訓。
D.信徒班-善惡鬥決研究。
2.門徒訓練。
方法:A.參加大學及中學佈道工作。
B.參與計畫校園年度屬靈活動計劃。
3.對外聯誼
方法:A.多一點機會可以參與區會辦理相關青年活動。
B.多一點機會參與各傳道區青年相關活動。
C.邀請地方教會青年負責本校中學安息天聚會。
方法:
1. 延續上學年名單及查經進度,分類並加以查經。
2. 每次福音週個別調查並加以了解。
3. 每一季調查受洗人數意願。
4. 生命教育老師提共可查經名單。
5. 與學生有良好的互動。
6. 主動關心及協助學生的屬靈需要。
(二)、牧養工作
老師–
1.寄送生日賀卡,特別節日賀卡或以簡訊發送(週末假)。
2.列出有可能查經和受洗的老師並成立禱告小組為他們禱告。
3.一對一禱告(依生日),若有特殊需要會不定時的邀請。
4.每一個月辦理教職員聚餐及慶生會。
學生–
1.寄送生日賀卡或以簡訊發送
2.藉著上課,節目,聚會,輔導等,與他們互動,培養友誼。
3.找出有意願受洗的學生並安排時間為他們查經禱告。
4.一對一禱告(依生日),若有特殊需要會不定時的邀請。
(三)、屬靈領袖訓練
目的 :
1. 提高中學生對安息日活動的興趣及崇拜氣氛.
2. 讓更多基督徒有參與服事的機會.
3. 培訓青年屬靈領袖.
4. 每週週間與宿舍靈修:
a.星期一晚上 查經班
b.星期二晚上 宿舍負責安排靈修
c.星期三晚上 聯合聚會(品格教育專題演講)-非本會學生
(基督徒團契)本會學生
d.星期四 宿舍負責靈修,教職員家庭禮拜,宿舍團契。
e.星期五 安排各年級參與送夕陽的敬拜
(四)、安息天活動
目的:
1. 提高中學生對聚會的興趣及崇拜氣氛。
2. 讓更多基督徒有參與服事的機會。
3. 培訓青年屬靈領袖。
目標:
1. 讓學生有更多機會參與聖工。
2. 培訓至少4名 有能力計劃,安排及獨立帶領聚會的領袖。
3. 90%靈育負責人對服事感到有成就感及滿意 (期末問卷調查) 。